【资料图】
央视网消息:今天(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是“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在国家文物局倡导下,各地文物部门、文博单位将组织开展7200余项线上线下活动。今年适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将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全国非遗曲艺周、“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购物节等9800多项活动将在各地举办,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我国已有世界遗产56项
什么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个日子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设立,2017年起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世界遗产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三类。我国已有世界遗产56项,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其中,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遗产38项,它们正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国精彩”。
增强保护力度 展现非遗保护新气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共分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节庆等六大类。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册),位居世界第一。
非遗不仅是表现形式,也包括是内容本身,还包括技艺的传承人。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提供的数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8名。保护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我国文化遗产正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