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7日~9日,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组织本地鸟类环志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福田生态公园南区开展了鸟类环志工作,共有5科、5种、共14只鸟儿被“打上深圳标记”。据了解,这是深圳野保部门首次组织本地鸟类环志人员开展环志活动。
▲工作人员使用专用工具为一只白头鹎安装鸟类环志。 曾红梅 摄
鸟类环志是一项影响广泛的国际性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被环志的鸟类约500万只,在世界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开展有鸟类环志活动。深圳作为东半球国际候鸟重要的栖息地和南北迁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转站”,同时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环保组织和观鸟爱好者,开展鸟类环志工作的条件得天独厚。2022年11月召开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确定了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此基础上,深圳野保部门加速推进在深圳建设鸟类环志站的工作,并邀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于今年3月25日~28日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成功举办了“深圳首期鸟类环志培训班”,对来自市内高校、科研机构、公益组织的27名学员进行了为期4天的室内外沉浸式培训,让参训人员进一步掌握了鸟类环志技术规程,提高了候鸟监测、鸟类环志等专业技术能力,为规范鸟类环志管理和候鸟迁徙研究等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为深圳开展长期鸟类环志工作提供了人才队伍。
“此次参与环志活动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共有9名,都是刚刚通过深圳首期鸟类环志培训的学员,共为包括白头鹎、纯色山鹪莺、斑文鸟在内的一目、14只鸟儿进行了安全、规范的环志,这标志着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鸟儿被打上‘深圳印记’,深圳鸟类环志站建设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知多D
鸟类环志是根据标记个体研究鸟类生活史、种群动态,特别是研究鸟类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即在鸟类集中的地点(繁殖地、越冬地或迁徙中途停歇地)捕捉鸟类,将带有国家环志中心通讯地址和唯一编号的特殊金属环或彩色塑料环固定在鸟的小腿或跗蹠上,然后再原地放飞,以便在其他地点再次捕捉或观察到,从而为鸟类研究和气候变化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原标题《深圳环志工作者首次正式开展鸟类环志工作 拥有“深圳印记”的鸟儿已飞过天空 》)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